摘要: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蠶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蠶引發(fā)的家蠶核型多角體病(血液型膿病)嚴重影響云南的蠶業(yè)生產(chǎn)。測定分離自云南蠶區(qū)的BmNPV株系(BmNPV-YN1)對家蠶1~5齡幼蟲的毒力,并運用“時間-劑量-死亡率”模型模擬分析該病毒株對家蠶各齡幼蟲的感染致病力。結(jié)果表明,以濃度為1×10^8~1×10^5mL^-1的BmNPV-YN1多角體懸液添食處理后,家蠶各齡幼蟲的感病死亡率隨添食病毒多角體懸液濃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L^-1BmNPV多角體懸液后第7天,家蠶1~5齡幼蟲的累積死亡率分別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NPV-YN1對家蠶幼蟲的致病力與齡期相關,其敏感程度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1齡、2齡、3齡、4齡、5齡。用BmNPV-YN1多角體懸液添食家蠶1~5齡幼蟲后第7天,致死中濃度(LC50)估計值分別為4.78×10^4mL^-1、5.38×10^5mL^-1、2.22×10^6mL^-1、7.95×10^6mL^-1和3.92×10^8mL^-1。在1×10^8~1×10^5mL^-1濃度范圍內(nèi),BmNPV-YN1對家蠶幼蟲的致死中時(LT50)與添食濃度相關,對1~4齡幼蟲的LT50值隨著BmNPV-YN1添食濃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結(jié)果表明,BmNPV-YN1對家蠶具有較強的侵染致病效應,提示云南蠶區(qū)對血液型膿病的防控應以小蠶期為主,同時密切關注各齡期的眠初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