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省安陽市內(nèi)黃縣三楊莊遺址是由于黃河下游洪水快速掩埋而保存的漢代文化遺址,是研究黃河流域歷史氣候變化與古河道變遷的理想載體。近年來,石英的光釋光(OSL)測年技術(shù)廣泛應用于水成沉積物的定年。本文選取三楊莊文化遺址區(qū)的一個深度為10.40m的剖面,使用細顆粒石英單片再生劑量(SAR)法OSL技術(shù)測量了該剖面的8個樣品的年齡,建立了剖面年代標尺,并與前人測得的加速器質(zhì)譜(AMS)^14C年齡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顯示:(1)三楊莊剖面年齡分布在約12.43—1.21ka,沉積于整個全新世時期,剖面沉積速率波動幅度較大,在約3.91—3.15ka(深度9.60—5.00m)沉積速率很快,而3.91ka之前的早—中全新世時沉積速率較慢;(2)剖面深度8.60—5.00m,^14C年代相對OSL年代出現(xiàn)嚴重高估,高估值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由約2ka變化到約7ka,推斷三楊莊剖面^14C年代的高估可能是由于碳庫效應的影響;(3)三楊莊剖面細顆粒石英OSL測年結(jié)果指示細顆粒石英在河流-洪積相沉積物測定中的潛力。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