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界中有機質分布廣泛、類型多樣且性質各異,不論在水體還是在沉積物(巖)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討各類型有機質聚集和沉積過程的差異性,對深化認識有機質沉積特征和演化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有機質,包括生物體自身、生物殘體、動物排泄物以及生物分泌的有機分子等,各類型有機質的性質差異極大。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將海洋中有機質劃分為顆粒有機質(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和溶解有機質(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而DOM又可劃分為膠體有機質(colloidal organic matter,COM)和真溶解有機質;從聚合體形式上看,又有海雪和懸浮體等存在形式。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有機質的形態(tài)包括生物體、生物殘體、排泄物和有機質聚合體等,并且各類型有機質與無機礦物以不同的形式共存。此外,DOM與POM間存在一定的轉化關系。這些性質和特征架起了不同類型有機質間聚集和沉積的橋梁。在沉積物(巖)中通過粒度或密度分級分離及孢粉相分析,也發(fā)現不同類型的有機質,如生物體、生物殘體和無定形等,它們常與特定的無機礦物共生,如無定形多富集在黏粒級顆粒中,而生物體和生物殘體多富集在粗顆粒中。進一步溯源發(fā)現沉積物(巖)中的各類有機質與生物有機質或海洋中有機質的類型極具相似性,這些特征展現各類型有機質在沉積過程中的差異性。綜合有機質的形態(tài)、性質以及與礦物共生關系,認為有機質可通過機械沉積、化學沉積和生物沉積等3種不同的方式沉積保存,其中機械沉積的有機質以惰性的生物殘體為主,化學沉積的有機質以活性極強的無定形為主,生物沉積有機質以活性較強的微生物和粘附物為主。有機質沉積方式及有機質特征、礦物—有機質間關系和保存條件的差異,決定了有機質的演化命運的不同,進而對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