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取安徽褐煤為原料煤,在不同溫度下用催化裂化油漿對其進行溶脹處理,再將體系進行加氫共煉反應,以考察煤的溶脹對煤/油加氫共煉反應中干基無灰煤轉化率的影響,并通過激光粒度儀、比表面和孔隙度儀、SEM、XRD、FT-IR等分析手段對比了溶脹前后褐煤及反應殘渣的組成和結構變化。結果表明:油煤漿中的褐煤在200℃和300℃下均出現(xiàn)溶脹現(xiàn)象,伴隨有輕微的轉化,但在300℃下褐煤的溶脹現(xiàn)象更為明顯,且300℃溶脹處理后進行加氫共煉反應,體系的干基無灰煤轉化率由88.67%增至94.58%,反應殘渣含量由4.12%降至2.73%。由表征分析可知,溶脹處理后褐煤的平均粒徑、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增大,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孔隙結構增多。此外,溶脹處理后的反應殘渣與未溶脹處理的反應殘渣相比脂肪鏈變短,支鏈化程度降低,縮合程度降低,且300℃溶脹后殘渣的芳香環(huán)取代度提高。證實溶脹處理增加了褐煤與活化氫的接觸面積,增多了褐煤的加氫活性位點,有利于促進煤中有機質組分的轉化并抑制稠環(huán)烴類的縮合,從而提高了轉化率,降低了殘渣含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