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萬里通過闡釋《易》中的意、象、言符號系統(tǒng),生發(fā)出"因辭求象,象不能外乎辭,因象求道,道不能外乎象"的意、象、言理論。在其詩學中,這一哲學邏輯得以轉換為詩學邏輯,而有"萬象畢來""意在句中"之論,從而形成內(nèi)蘊儒家言意傳統(tǒng)、結構謹嚴邃密的詩學體系。"萬象畢來"論基于楊萬里建構的獨特的心物關系,更源于他對自然物象的青睞;他論證并建立了憑借自然現(xiàn)象以窺見事理悔吝、入于道境的邏輯,類推于詩學,通過感發(fā)自然物象而進入到審美自由便屬水到渠成。"意在句中"論建立在楊萬里認為事理或意義可以被象與辭表達這一觀念之上,將意義通過句子的細致表達與言外之意的生成是并行不悖的,言外之意的存在依賴于辭藻字句的精心結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