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南是我國重要的花崗巖型鈾成礦區(qū),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巖是最主要的產鈾花崗巖。廣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嶺巖體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產鈾花崗巖體之一。前人對華南印支-燕山期花崗巖的鈾成礦作用研究較深入,但對以摩天嶺巖體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崗巖的鈾成礦作用研究程度較低。本文以摩天嶺花崗巖體為對象,進行了巖石學、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其鈾礦成礦特征和規(guī)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認識:1)摩天嶺巖體規(guī)模巨大,相帶分布明顯,內部相帶和過渡相帶發(fā)育,巖性主要為黑云母花崗巖、二云母花崗巖和含電氣石二云母花崗巖,花崗巖體具有富硅富堿、鋁過飽和、鉀大于鈉的特點,屬S型花崗巖;2)摩天嶺巖體形成于850~760Ma之間的新元古代;3)摩天嶺巖體鈾成礦潛力巨大,鈾礦化以鈾-綠泥石型和鈾-硅化帶型為主,鈾-綠泥石型的代表礦床--達亮礦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東期區(qū)域變質及構造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鈾-硅化帶型鈾礦的代表--新村鈾礦形成于47Ma,是喜馬拉雅期伸展構造作用下構造-熱液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4)摩天嶺巖體中鈾礦床的鈾源來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嶺巖體本身;成礦流體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同時有深部流體的參與;熱源主要與加里東期區(qū)域變質作用和喜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構造作用關系密切;5)摩天嶺巖體鈾成礦經過了新元古代鈾預富集、加里東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區(qū)域變質-構造熱液成礦作用、喜馬拉雅期的構造熱液成礦作用等幾個階段,形成了類型豐富、規(guī)模較大的鈾礦床,鈾找礦潛力巨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巖石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巖漿巖石學、變質巖石學、沉積巖石學、巖石大地構造學、巖石同位素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巖石成礦學、造巖礦物學等。于1985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