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藥物性肝損傷(DILI)臨床特點,為臨床防治DILI提供參考。方法:對上海某醫(yī)院2017~2018年185例DILI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分析DILI患者的年齡、性別、過敏史和肝病史,可疑藥物及其關聯(lián)性評價,DILI的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臨床分型和轉歸,保肝藥物使用情況等臨床資料。結果:185例DILI住院患者男女比例1∶1.60;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高;70例(37.84%)有肝病史。致DILI可疑藥物中,中成藥及中藥飲片116例次(44.96%);西藥例次最多的是抗結核藥(34例次,13.18%)。可疑藥物與肝損傷因果關系的RUCAM量表評價結果以很可能(160例次,62.02%)為主。DILI中肝細胞損傷型(119例,64.32%)比例最高;嚴重程度分級以1級肝損傷(141例,76.22%)為主。不同年齡性別患者DILI臨床分型及嚴重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ILI患者兩聯(lián)及以上保肝藥物治療達155例(83.78%),與指南存在較大差異。結論:醫(yī)務人員需加深對DILI的認識,同時需加大對中藥制劑致DILI的宣傳,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