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guān)于屈原第二次放逐的時間和路線問題,騷學前賢的論著中存在若干誤判,嚴重影響著屈原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很有繼續(xù)考證的必要。我們考證的結(jié)論是:屈原第二次放逐的時間在頃襄王三年秋,正式離郢“東遷”是翌年仲春。屈原第二次放逐的路線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沿著夏水流亡,最后抵達夏口(今漢口),時間長達九年;第二階段是從夏浦(漢口)“涉江”“登鄂渚”“余上沅”“發(fā)枉渚”“宿辰陽”“入溆浦”“久留”湘西;第三階段是為了再次表明“信非吾罪而遷逐”,他前往“先王故居”汨羅自沉,以達“首丘”和“尸諫”之目的。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