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胃靜脈曲張內鏡下黏合劑栓塞治療后排膠過程與再發(fā)出血之間的關聯(lián)和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消化科病房收治,經胃鏡檢查明確存在胃靜脈曲張,并接受了內鏡下黏合劑注射栓塞治療術的患者,對其行內鏡隨訪至少1年,分析其病史資料、內鏡所見、治療情況及隨訪結果。結果 總計55例患者接受了內鏡下胃靜脈曲張黏合劑注射栓塞治療術,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60.0±14.6)歲,其中GOV1型12例(21.8%),GOV2型11例(20.0%),IGV1型32例(58.2%)。共行黏合劑治療58次,注射部位64點,平均每點注射1%聚桂醇(3.79±1.55)ml,組織黏合劑(3.02±1.17)ml。所有患者在1年的隨訪期間均生存,10例患者(7例IGV1型,3例GOV2型)再發(fā)上消化道出血共11次,其中排膠潰瘍未愈8次、靜脈曲張再發(fā)出血2次、胃角潰瘍出血1次。排膠潰瘍完全愈合的時間平均為(8.3±3.4)個月,其中36例患者(69.2%)于術后4~9個月完成整個排膠過程。對排膠過程≥12個月的患者共9例隨訪至2年,所有患者均完成排膠,且隨訪期間未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結論 內鏡下黏合劑注射栓塞治療術為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重要二級預防手段。黏合劑注射術后排膠為正常現(xiàn)象,術后再發(fā)出血可能和曲張靜脈栓塞不完全相關,確保曲張靜脈完全栓塞或有助于降低術后再發(fā)出血風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