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玛黄色大片|99最新极品蜜臀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成人av|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幕人妻日本|99热资源站人妻多P无码|韩日黄色的男女免费大全|av在线尤物精品国产|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国产成人a亚洲精品无码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漢語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16:22:27

序論:在您撰寫漢語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漢語熱論文

第1篇

摘要:漢語熱漸漸地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zhàn)。漢語教師不僅給外國學生教語言,而且還給外國學生傳播中國的文化。傳播中國文化是對外國人進行漢語教學的關健,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語言學習的心理差異,應該注重跨文化傳播背景下的微觀人際交流。

當英語走向世界各地時,

 二、語言學習的心理差異是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中華民族與西方民族在文化發(fā)展上的時空差異較大,民族心理也有相當的差異。這必然造成對  漢語教學的影響。首先,從兩者的認知心理看,漢民族偏好形象思維,多從整體上認識事物,表現在語  言上,就是漢語形象性強,注重相關性和整體性,具有非形態(tài)特點。西方民族偏好抽象思維,注重邏輯性,重個體輕整體,重理性輕感性,體現在語言上,如西方的典型語言—英語,是一種顯性的形態(tài)語言,抽象詞語較多。因此,以西方的思維方式理解具有整體性、意合性的漢語,往往會覺得缺乏邏輯,難  以理解。

第2篇

根據不同的病癥吧小兒感冒分為風熱與風寒兩類。兩種感冒由于病理基礎的差異,治療方法也會不同,在判斷過程中要小心謹慎處理,避免錯誤判斷延誤病情。主要的區(qū)別處如:①惡寒之輕重。風寒感冒主要是有寒邪入侵肌表,衛(wèi)陽郁避,溫煦功能嚴重失調[2],因此容易出現性寒、寒戰(zhàn)等癥狀。而風熱感冒主要是風熱病入侵衛(wèi)表,衛(wèi)陽郁阻的程度比風寒低,可能會出現輕微的惡寒,但絕對不會有寒戰(zhàn)。②是否口渴。小兒在風寒感冒早期沒有口渴癥狀,因為津液沒有受傷。而風熱感冒早期有明顯的口渴癥狀,因為熱邪風入侵影響到津液。③咽喉腫痛。風熱感冒患兒,發(fā)病后會出現咽部疼痛、紅腫,甚至嚴重影響到患兒的食欲,讓患兒不停的哭鬧。風寒者上述癥狀都明顯比風熱者輕。④舌象、脈象。風寒患兒的舌苔顏色正常,呈現薄白苔淡紅舌,脈象浮緊。而風熱患兒舌質邊尖部位通紅,脈象浮數。

2、護理要點

2.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若是患兒的分泌物過分粘稠可以采取霧化吸入法,每日1~2次,每次10~15min,從而達到濕化氣道的效果,有利于分泌物及時排除。霧化吸入的器具必須定期消毒滅菌,避免交叉感染。可以適當對患兒叩背、翻身。同時正常的患兒不能與患有感冒的患兒在一起,避免傳染。在接觸患兒時,要注意手衛(wèi)生、戴好口罩,這樣不僅保護了患兒,也保護了接觸患兒者,減少交叉感染率。

2.2起居及穿著護理

患兒在感冒的早期,就要引起重視,不管是風寒還是風熱都要保證小兒適當睡眠,盡量白天增加休息時間,從而保護正氣。根據天氣的狀況適當增減衣服,過熱與過冷都不利于小兒疾病的康復。

2.3飲食護理

發(fā)病期間以清淡、流質飲食為主,避免食用燥熱的食物,部分1歲以下的患兒主要以奶粉與母乳為主,稍大點的患兒給予稀粥、面條等易消化的飲食,達到調節(jié)中焦脾胃的作用。風寒的患兒禁止食用寒涼食物與藥物,也不能采取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拭等。適當添加衣物,達到保暖效果,給予口服溫熱的姜糖水等,以發(fā)汗透邪解表。風熱感冒的患兒通常伴有一定的發(fā)熱癥狀,體溫≥38.0℃,及時給予降溫處理,預防高熱驚厥。通常在感冒后7~10d后,表證癥狀有好轉,但是是有咳嗽發(fā)生。由于小兒呼吸系統還未健全,肺的通氣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肺陰不足,余熱未除[3],此時應多服用甘寒之物。如冰糖雪梨、枇杷水,都有止咳平喘、滋陰潤肺之功效。

2.4高熱護理措施

在患兒高熱期間,適當口服一些退燒藥,注意用藥劑量、次數以及每次用藥間隔時間,不能因為急于降熱而加大退燒藥劑量或頻繁用藥,過量的藥物雖然能讓患兒體溫下降,但是這樣危險,甚至可能引起休克。在用藥的同時,可以適當采用物理降溫法,加速降溫時間,可以把冰冷的毛巾放置在額頭上或者頸部位置,每隔5min更換一次毛巾。不管采取怎樣的降溫措施,務必讓患兒體溫控制在37℃以內。高熱時,患兒的脈搏加速、心臟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應多加休息,對飲溫水,加強營養(yǎng)支持。

3、預防措施

3.1加強運動,增強患兒的體質

讓患兒盡快適應變化莫測的天氣,提高對患兒冷熱環(huán)境的認知感知能力。家長多帶小兒參加運動鍛煉,這樣不僅鍛煉小兒健康的體魄,還培養(yǎng)小兒活潑好動的特性。根據天氣狀況適當穿衣,重視腹部位保暖,預防足部受涼。在換季時,要留意小兒身體狀況,注意保暖,出汗必須立即擦拭,尤其是病多、體弱的患兒更要嚴密預防,加強鍛煉。

3.2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干凈經常對小兒玩耍的環(huán)境消毒滅菌

每天都要開窗通風換氣,使空氣流通,讓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減少病菌長久殘留居室內。小兒盡量避免感染源,好發(fā)季節(jié)少去人多口雜的公共場所。一旦發(fā)病,家長謹慎處理,及時入院就診,讓患兒多臥床休息、多飲水、適當加減衣物,保持呼吸道暢通。

第3篇

【關鍵詞】表證惡寒發(fā)熱惡寒

“惡寒發(fā)熱同時并見,多主外感表證”,這已為歷代中醫(yī)學家所共識。全國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診斷學》中說,表證是指六、疫癘等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人體的初期階段,正氣抗邪于膚表淺層,以新起惡寒發(fā)熱為主要表現的輕淺證候[1]。可見表證與惡寒發(fā)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惡寒發(fā)熱是診斷表證的重要依據,然而惡寒發(fā)熱是不是表證的必有癥狀,表證患者中惡寒發(fā)熱出現的幾率有多大,惡寒發(fā)熱對于表證的診斷到底有多大意義,這些問題尚未見到報道,因此我們對此進行了臨床觀察和探討?,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觀察對象123例,均為2006-10~2007-02在廣西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門診和住院部就診的表證患者及廣西中醫(yī)學院的本專科學生、教職工、教職工家屬中未去醫(yī)院就診但確診為表證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57例。由于表證病情輕淺,相當一部分癥狀較輕的患者不會去醫(yī)院就診,因此為了更全面地收集臨床資料,以準確觀察表證與惡寒發(fā)熱的關系,我們從未在醫(yī)院就診的人中收集了一部分病例。

1.2方法

1.2.1診斷標準依據全國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診斷學》所列的表證診斷標準[1]。

1.2.2觀察方法用中醫(yī)四診來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辨證,對確診為表證的患者觀察各種寒熱癥狀在表證中出現的情況。

2結果

在123例表證患者中,出現惡寒發(fā)熱并見的有49例,占患者總數的39.84%;只出現惡寒的有42例,占患者總數的34.15%;只出現發(fā)熱的有17例,占患者總數的13.82%;無明顯惡寒、發(fā)熱表現的15例,占患者總數的12.20%。

3討論

表證是八綱基本證候之一,在《內經》的有關論述中已經寓有表證的涵義,但并沒有具體提出這個名詞。首先提出“表證”這一名詞者是張仲景,《傷寒論》中有:“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的論述。到了明代,經過張景岳的整理和闡述,完善了表證的概念,使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證候。惡寒發(fā)熱是指病人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出現,多見于外感表證。其機理是外邪侵襲肌表,正氣與邪氣相互斗爭,衛(wèi)氣宣發(fā)失常所致。外邪襲表,衛(wèi)陽被遏,肌腠失煦則惡寒;邪氣外束,正邪交爭,衛(wèi)陽失于宣發(fā)則郁而發(fā)熱。外感病初期的表證階段,有的患者雖然最初只有惡寒的感覺,并不覺得發(fā)熱,但實際體溫多有升高,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很快就會出現同時發(fā)熱的感覺。因此,惡寒發(fā)熱并見是診斷表證的重要依據,甚至被認為是表證的特征性癥狀[1]。但從本研究的結果看,表證患者中僅有39.84%的人會出現惡寒發(fā)熱并見的表現。這說明惡寒發(fā)熱并見盡管對表證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不是表證的必有癥狀,相當大一部分表證的患者不會出現惡寒發(fā)熱并見的表現。因此,不能過分夸大惡寒發(fā)熱對表證的診斷意義,不能認為沒有惡寒發(fā)熱并見的表現就不能診斷為表證,《中醫(yī)診斷學》教材中“表證是以新起惡寒發(fā)熱為主要表現的輕淺證候”的概念論述似乎值得商榷。另外,惡寒發(fā)熱并不是僅見于表證,“惡寒發(fā)熱是表證的特征性癥狀”[1]的說法也欠嚴謹。病邪入里,正氣奮起抗邪,正邪劇烈交爭,亦可出現惡寒發(fā)熱,而且往往出現高熱寒戰(zhàn),惡寒愈甚,發(fā)熱愈高。如腸癰、瘡瘍、瘟疫及邪毒內陷等,常表現為自覺惡寒嚴重甚則寒戰(zhàn),而又有高熱。這屬于里證,是正氣與邪氣劇烈斗爭的反映,絕不能用解表法治療。薛立齋曾在《外科正宗》中明確指出:“瘡瘍初期發(fā)熱惡寒是外感風熱或火毒內發(fā),中期發(fā)熱惡寒是瘡瘍將要作膿”。這說明古人對惡寒發(fā)熱并非僅見于表證也是早有認識。

惡寒與發(fā)熱這兩個癥狀中,一般認為惡寒對于表證的診斷更為重要,如《傷寒論》第3條說:“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本研究中,除了39.84%的人會出現惡寒發(fā)熱并見的表現外,還有34.15%的人出現惡寒,這說明惡寒確實對表證的診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一般情況下,表證多有惡寒,古人“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的說法確實很有道理。但表證亦有無惡寒可辨者,《傷寒論》中即有:“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傷寒發(fā)熱,頭痛,微汗出,發(fā)汗則不識人”的論述。從本研究的結果看,有26.02%的患者未出現惡寒發(fā)熱并見或惡寒,這提示對“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這句話的理解不能絕對化、公式化,那種認為惡寒為表證必有之癥[2]的說法也是欠妥的。本研究中,有12.20%的表證患者無明顯惡寒、發(fā)熱表現,這主要見于病情特別輕的表證患者。這雖然與相關文獻的記載不相符合,但臨床上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對此我們需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不能因為文獻上沒有記載就輕易加以否定。

從本研究的結果看,即使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病情輕淺的表證,其寒熱的證候表現亦是復雜多樣,并非盡為典型易辨者,由此提示醫(yī)生臨證時不可拘泥于書本,要注意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注意個體差異,四診合參,全面診察,才能準確辨證。

【參考文獻】

第4篇

中華民族引以驕傲的是我們不僅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從未斷裂過的文化。從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迄今,雖說歷史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強韌的中華民族所呈現給世人的始終是一幅充滿活力與自信的進取姿態(tài)和青春風采,原因就在于它比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更能獲得傳統文化的浸潤和滋養(yǎng)。此間,漢字的功德殊莫大焉。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掌握外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維護語言的民族性,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樹立一個良好的語言意識,理應是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隨著中華民族的新跨越和新崛起,隨著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抬升與加強,漢語已經越來越成為一門風靡全球和影響國際的“顯學”,成為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和國際交往中的形象標識和強大工具。現在世界各國人民自覺學習漢語的熱情越來越高,傳播漢語不僅是中國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國人民的需要。全世界78個國家和地區(qū)開辦的孔子學院有249所,孔子課堂56個,注冊學員有12萬多,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了4000多萬,漢語正在成為加拿大、德國等幾十個國家的第二外語。

與上述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國內普遍被人忽視??纯瓷磉呌卸嗌儆⒄Z培訓班,像瘋狂英語、紅魔英語、大山外語等培訓機構人頭攢動,場面火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謝克昌曾在2005年1月14日的《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在中國現行教育體系中,英語地位的過于顯赫,已對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等方面產生了“負面影響”。很多大學生不必顧及漢語的學習,因為除了播音主持、語文教師等相關專業(yè),一般不考漢語。大學語文教育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把它作為一個工具。忽視中文的結果是除了能向父母寫“缺錢速寄”的信還算順暢,其他文稿就難以下筆或勉強完成,大多數語法不通、文字不暢、面目可憎,難以見人。學生母語意識淡薄,文字敏感性幾乎沒有,稿件里別字、病句、邏輯不通。

漢語正在面臨著空前的挑戰(zhàn)。視聽語言充斥著信口開河、滑稽無聊的表現,網絡詞匯常讓人莫名其妙、一頭霧水,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往往讓人羨慕不已,漢語蹩腳倒顯得無足輕重?,F實中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與普及,出現了不同于規(guī)范語言的網絡語言,被人稱為“火星文”。這些語言和文字有的是字母,有的是部首,有的是諧音,有的是把常用字拆開來用。這些語言在網絡上廣為傳播,接受新鮮事物快的中小學生很快學會,并出現在自己的日記和作文里,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將會危害到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萍荚谑箷鴮懕憬莸耐瑫r,也產生了“提筆忘字”等副作用,不會書寫成了我們要直面的危機。而有些年輕人總是用一些洋文來代替漢語。比如不說“謝謝”,而說“3Q”。更有甚者一些生造詞語,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如“變態(tài)”成為“bT”不中不洋。

著名作家余光中、莫言、蘇童、馬原等一致高呼:我們的漢語已經到了瀕臨失落與拯救的邊緣!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教授艾躍進指出,要重視語文教育。他建議,大學生要在中學的基礎上提高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各種作品的寫作能力,學校還要著力于傳統文化、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語文教育成為貫穿教育全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必須使兒童認識熱愛母語,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學校語文教育要重視讀寫,要對寫字保有溫情和敬意;三是必須根據漢語的特點來構建語文教學體系;四是必須加強字詞句的基礎訓練;五是文言文教學通過經典文言課文了解古代傳統文化即可。

第5篇

關鍵詞:對外漢語 聽力教學 教學熱身 中文歌曲

2016年4月13日,筆者有幸觀摩了南昌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李英老師的對外漢語聽力課。在本次觀摩課中,特別注意到了李英老師在上新課前,通過播放中文歌曲《日不落》,一邊開展教學熱身,一邊等待遲到的同學。歌曲播放過程大概持續(xù)了十分鐘,而后老師才開始復習舊課并學習新課。十分鐘在5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占了五分之一,可見新課教學前的中文歌曲運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環(huán)節(jié)。

《日不落》是中國臺灣流行音樂女歌手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翻唱自BWO的Sunshine in the Rain。該歌曲發(fā)行后獲得第六屆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聽眾最愛歌曲、第十五屆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金曲和第八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二十大金曲等獎項,它的受歡迎程度不言而喻。選擇流行音樂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受外國人認可和喜愛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調動外國留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起外國留學生的共鳴。從這一點看,李英老師選擇的這首《日不落》,似乎能起到這一作用。

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淺議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播放中文歌曲的作用與不足,并且嘗試給出改進的途徑。

一、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當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又基于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于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并注意探索其中的奧妙。就學習本身來說,它可能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激發(fā)自己有需要、有必要的意識,這樣的話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外國留學生在聽中文歌曲《日不落》的同時,因為興趣愛好就會不斷地積累新的詞匯(慶典、明信片、晴天、想念、寄出、未眠等),在聽漢語歌曲的時候,會感到精神愉悅,這樣的話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培養(yǎng)漢語語感?!罢Z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即人們對語言的感受、認識和把握能力。對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而聽中文歌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功不可沒。通過大量地接觸中文詞曲,一般而言,學生會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感,這對于他們漢語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較大好處。在課堂中運用到位,會減輕后面的教學壓力。

3.有利于擴展文化知識。歌曲通常反映出一個民族在一個時代的文化。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遇到28問題和障礙,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因為語言本身的差異,根源在于生活方式和文化上的不同。由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語言理解上的困難也是主要體現在語言形式上的。外國留學生通過學習中文歌曲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李英老師播放的流行歌曲《日不落》反映了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下,當下中國形成的一種既有西方痕跡又有中國特色的戀愛文化。如果學生能夠聽懂大體歌詞,會對中國當下戀愛文化有新的認識。所以聽中文歌曲學到的不僅僅是歌詞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涵,通過學習更多的中文歌曲,學生的文化知識會有所增長。

4.有助于提高修辭學知識。最后筆者認為,從歌詞的文學創(chuàng)作到譜曲,始終都離不開對語言的體驗與表現,也必然要借助修辭手法來有效地傳情達意。所以,歌詞集中了多種修辭方法,可以看作是學習修辭的范文。《日不落》中“河水像油畫一樣安靜/和平鴿慵懶步伐押著韻/心偷偷地放晴”“你就是慶典/你就是晴天”“不落的想念/飛在你身邊/我的愛未眠”等,在這里既有比喻、擬人,也有化無形為有形,形象生動,對能夠完整聽懂的外國留學生是有吸引力的。

二、不足

但是在肯定李英老師的同時,也發(fā)現了幾點不足。

1.首先,歌詞中有些詞匯、句子高級,又因為旋律節(jié)奏快,不好理解。比如像詞匯“漫不經心、慵懶”,句子“天空的霧來得漫不經心”“和平鴿慵懶步伐押著韻”等不易理解,會挫傷學習者練習聽力的積極性。

2.其次,雖然是中文歌曲,但因為歌手來自臺灣,難免帶有臺灣的語音特色,不利于留學生規(guī)范聽說,也會影響到HSK聽力五級應試的準確性。

3.筆者認為《日不落》作為一首非常受歡迎的流行歌曲,與老師要講解的廣播、通知沒有明顯的相關性。所選擇的開場音樂,如果能夠把漢語學習者更好地引向聽力課的教學內容,開場的中文歌曲就有了更大的教學價值。在試聽了一些歌曲后,《廣播劇》可作為本次聽力課的開場歌曲,歌詞、句子對于已經考完HSK4級的漢語學習者不難理解,同時也比較符合上文論述過的幾點優(yōu)點。

三、改進的途徑

在對《日不落》運用于本次聽力課教學的分析基礎上,筆者在此提出幾點選用中文歌曲的建議。

1.中文歌曲整體難度適當。由于漢語學習者的水平不同,我們在挑選歌曲時應該要熟悉漢語學習者的水平,看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那些剛接觸漢語,水平較差的外國留學生,應該挑選些節(jié)奏緩慢,發(fā)音清晰,篇幅較短的歌曲。而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也就是掌握了一定漢語知識的教學對象,可以選擇些節(jié)奏較快,篇幅較長的,語法知識較多的歌曲來鍛煉,這個時候的歌曲選擇就會多一些,也可以征詢學生的意見。

2.認真篩選,把握語音的標準性。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普通話之外,影響較大的還有粵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等。所以歌曲的種類也大有不同,唱中文歌的當然還有唱粵語歌、閩南歌等。這樣難免就會造成口音、語音的不規(guī)范。部分歌星往往受方言或者某些因素影響,在某些發(fā)音上不夠準確,容易給漢語學習者以誤導。所以我們選擇的歌曲應該是發(fā)音準確,曲調優(yōu)美的。像一些發(fā)音不清的粵語歌曲、帶有嚴重方音的歌曲等都不應該用于正式的漢語聽力課堂教學中。

3.重視實用性與生活性。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用目的語順利地和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中,聽是最主要的。只有先聽懂了別人所說的內容,才能做出反應然后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選擇的中文歌曲應是貼近生活的實用性較強的。李英老師本次聽力課中需要選擇比較正式的歌曲,但是在聽力對話教學前,就可以選用實用性較強的中文歌曲。

4.將中文歌曲運用到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有一定的價值和積極影響。經過課后走訪調查也發(fā)現留學生對中文歌曲很感興趣。歌曲作為課堂教學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它既能提前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進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師不斷吸取新鮮靈活的教學方式,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合理使用中文歌曲,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最終實現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希亮.對外漢語聽說課優(yōu)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2]荊宇.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第6篇

[關鍵詞]中藥藥性;寒熱藥性;物質成分

中圖分類號:TM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1-0345-01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先民在疾病預防、診療以及養(yǎng)生保健領域逐漸發(fā)展形成,且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完善的醫(yī)學知識。藥性理論作為中醫(yī)診療的根基,是中藥的最核心學術特征,它在目前的臨床用藥中有著積極指導作用。寒熱藥性作為中藥藥性的根本,對其進行物質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尋一種能調治不同層次寒熱癥狀的響應中藥,并分析該類藥物基礎的共同性、規(guī)律性,從而為醫(yī)學工作的現代化發(fā)展做貢獻。

1、中藥物質成分調理寒熱癥狀的起效途徑

眾所周知,藥物的寒熱藥性是決定藥物療效的關鍵,也關系到藥物的組成成分與內在物質。在具體研究中,寒性、熱性藥物是調整人體寒癥、熱癥的主要舉措,因此需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這種物質基礎不但包含了中藥固定的物質成分,也包含了一定的代謝物質成分。對于不同的寒熱癥狀而言,藥物寒熱藥性的調治作用也不盡相同。

在中藥物質成分中,調理寒熱癥狀是一個系統、綜合的流程,它包含了中藥整體成分、中藥煎煮前后的物質成分、中藥代謝物成分、肝臟代謝物成分以及組織成分等多種不同內容。由此可見,在中藥有效物質成分的研究中,這些成分的起效途徑主要包含有:首先,某些藥物成分在進入人體之后,經過消化、代謝之后便能被機體吸收,從而發(fā)揮診療作用。其次,某些藥物成分在進入人體之后,經過消化酶和腸道產生一定的代謝物,這些代謝物便會被機體吸收,從而發(fā)揮診療作用。再次,一些藥物成分在進入人體之后,經過肝臟等特殊部位的代謝酶作用后,會產生一定的代謝物,從而被機體吸收發(fā)生診療組作用。最后,某些特殊的藥物成分在進入人體之后,無法直接被機體吸收需要通過血液、腸道等多種不同器官和組織代謝之后方可被機體吸收,從而發(fā)揮治療疾病的作用。

就上述診療方式進行分析,中藥物質成分在進入人體之后到發(fā)揮藥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其中容易涉及到多種不同的干擾和調節(jié)因素。當機體分別處于正常狀態(tài)和寒熱狀態(tài)的時候,中藥物質成分經過代謝物分泌之后便會被機體吸收,并且產生一定的物資組群。當然此時的物質族群中正常機體和寒熱機體的組群數量、種類以及存在方式有著顯著的變化,也就說明同一種中藥在不同功能的狀態(tài)下,所發(fā)揮的診療效果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一標準在目前已經被人們所證實,比如在黃芩、穿心蓮等藥物的應用中,對正常人使用該類藥物并沒有降低體溫的作用,但是對于發(fā)燒的患者來說,降熱作用非常的明顯。這種藥物使用方案說明,黃芩與穿心蓮在正常人與熱癥患者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差異,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導致這些中藥在人體機體發(fā)生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2 關于中藥物質成分調理寒熱病證機制的共性特征

廣義上的中醫(yī)寒熱證候應該各自存在一種具有共性特征的機體功能變化,從而表現出本質相同的一系列癥狀體征。在這一變化的背后,存在著一組導致這一功能變化發(fā)生的靶反應群。也就是說,正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機體這一靶點群的功能作用發(fā)生變化,表現出一系列癥狀體征,人們才據此辨識其為寒證或熱證的。而寒熱屬性中藥就是通過干預這一靶點群中的部分甚至全部靶點,促使其功能復常,使機體異常寒性或熱性癥狀體征消失,而表現出有效性的。寒熱屬性中藥的這一功效作用肯定存在相應的物質基礎,其調節(jié)上述靶點群的原始物質群無疑來源于其本身。

因此,可以調節(jié)這些靶點的寒熱屬性中藥的物質基礎,在存在相異之處的同時,也肯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特征。存在共性特征的理由是存在共有靶點;存在相異特征的理由是靶點不同,起效的物質基礎也應不同。雖然存在同一種或同一類物質成分可以調節(jié)多個靶點的客觀現象,但實踐證明,前者仍是主要方面。

3 關于中藥寒熱藥性物質基礎研究的重點方向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開展中藥寒熱藥性物質基礎研究,必須重點圍繞以下幾方而系統開展,方可由博返約,從大量科研數據中發(fā)現共性,尋找規(guī)律。①基于相同類別中藥組群,探尋其可能存在的相對統一的可有效表征中藥寒熱屬性的物質成分組群。這種物質成分組群的種類、含量、存在形式、配比關系,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固有的寒熱藥性屬性。②同一種或同一類中藥表征寒性藥性的物質成分組群和表征熱性藥性的物質成分組群的總體比例關系與寒熱藥性的相關規(guī)律。這種比例關系可能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藥的固有寒熱藥性屬性。③炮制、配伍等制劑過程對中藥寒熱藥性屬性的影響及其規(guī)律。從根本上講,炮制、配伍等制劑過程也是通過影響中藥固有物質成分的種類、含量、存在形式、配比關系的變化,最終導致其寒熱藥性屬性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4 應采取分層研究、逐步深入的工作思路

中藥寒熱藥性物質基礎研究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物質層級狀態(tài)均可能存在一定的物質一藥性表達規(guī)律的可能性。因此,應采取分層研究、逐步深入的工作思路。

首先,立足于相同類別中藥組群(如活血化瘀中藥),探討其物質成分與寒熱藥性的相關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漸次擴大,逐步上升到整個研究群體。采取這種方法學研究路線,既不會影響研究進程與結果,還能最大限度地從整體層次和次級群體層次分別探討物質成分與藥性間可能存在的規(guī)律。

其次,進行初生物質成分研究時,也應注意研究的層次性。中藥所包含的蛋白質、糖類和脂肪成分,其在體內的代謝均存在一個共有過程,即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小分子量的氨基酸、小膚、寡膚和多膚成分(小分子鏈糖或單糖、脂肪酸等),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這些代謝產物,有的作為原材料參與構成機體的骨架結構;有的作為調節(jié)因子調節(jié)機體的代謝變化;有的成為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表達;有的成為免疫因子調控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其中,有些調節(jié)使機體趨向于能量合成和能源物質的積累代謝狀態(tài);有些調節(jié)使機體趨向于能量分解和能源物質消耗狀態(tài)。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藥物的寒熱藥性是作為藥物藥效的主要特征,它用于機體的共性靶標而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同時,寒與熱作為一個統一、對立的病癥規(guī)律,利用中藥藥性物質基礎來對其進行研究,能達到應用生物效應參數識別藥物寒熱屬性的目的,從而為藥物寒熱屬性的判定提供科學方法,也為拓展中藥新資源提供策略。

參考文獻

[1] 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等.基于傳統功效的中藥寒熱藥性研究策論[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3,15(1):9.

第7篇

論文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和國際地位的迅速增長,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持續(xù)升溫。“漢語熱”現象的出現,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漢語,中國在世界各地都創(chuàng)辦了“孔子學院”,漢語的傳播和教學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或是初學階段,這種學習方式更趨向一種民間的、非正式的教學方式,“漢語熱”更多的以這種形式出現,在組織形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規(guī)范的“正規(guī)軍”—高校中的漢語教學方面,無論從關注程度、研究方面都是相對欠缺的。本文將從歷史、時代背景出發(fā)探討越南高校漢語教學情況,從而為我云南省更好地制定在對外漢語教學和國家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一些很好的措施和建議。

一、“漢語熱”的背景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fā)展,世界各國對通曉漢語的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較大增加。

“漢語熱”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各個國家都把中國作為潛力很大的銷售市場和投資市場,失去了中國市場將意味著丟掉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所以說國外“漢語熱”的背景之一是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沒有人愿意錯過“中國機會”。不管是旅游業(yè)還是外貿行業(yè),漢語已經成為很多從業(yè)人員的必備素質之一。

第二、伴隨著中國經濟走向世界,中國文化撩開了以往神秘的面紗,走到各國友人的面前,漢學也因此成為“顯學”。

中國與國際的交流,使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國的文化;了解到中國的語言。他們通過電影、電視和書籍了解到中國的孔子、孟子和莊子等;了解到中國的李連杰;了解到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這些都刺激每一個對中國感興趣的人學習漢語。黔之更多的來自一種個人的、民間的行為。

第三、中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民眾更想直接了解當代中國。

以上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不斷提升,給漢語的學習構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對于世界人民對漢語學習的一種需求,中國政府也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中國政府也在有意識地推廣這一漢語熱潮,目前在世界各地普遍開花的“孔子學院”就是專門向外國人推廣漢語和介紹中國文化的機構?,F在“孔子學院”已經成為與英國的“英國文化協會”、德國的“歌德學院”、法國的“法語聯盟”齊名的國際文化推廣機構。①中國自2004年在韓國首爾成立第一所孔子學院,政府計劃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建立500所孔子學院??鬃訉W院已經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截至2007年12月6日孔子學院達二百一十所,分布在64個國家和地區(qū)。

二、漢語教學在越南的基本情況

中國與越南有悠久的歷史,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的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占領今日越南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歸屬于象郡管理。越南歷史上是講漢語的,后來1884年法國占領了越南,法國傳教士為本來采用漢字的越南,設計了一套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就是現在越南人稱呼為「國語的拉丁化越南文字。歷史事件就不在這里詳述,我主要想表明的是越南和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系,越南語很多是根據中國文字而生成的,從這個角度講,漢語的教學在越南來講,較母語是英語系的國家是相對容易一些,畢竟兩種語言有共同之處。上面講的是在越南歷史上,確切地說,是在1884年法國占領越南之前越南人講的是漢語。

漢語在越南的再次學習是從1991年中越關系正?;箝_始的。1991年兩國關系正?;詠恚瑑蓢涃Q合作發(fā)展迅速。兩國在文化、科技、教育和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黨、政、軍、群眾團體和地方省市交往日趨活躍,合作領域不斷擴大。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的3223萬美元增至2004年上半年實現承包合同額2億美元,全年可望突破4億美元盧數字表明中越的合作是突飛猛進的,合作是離不開交流的,語言的障礙無疑給合作的順暢進行帶來了不便。具體到越南市場,便是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新加坡的公司和企業(yè)都紛紛到越南投資、辦廠,使越南社會對漢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這便是越南人對漢語學習興起的一個歷史背景過程。越南人對漢語的學習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在中小學階段,華文教育在越南蓬勃發(fā)展,同時越南高校也在越中關系正常化之后就開始了正?;臐h語教學,為中越交流合作培養(yǎng)高層次的人才。

三、越南高校漢語教學的基本情況

以上提到的歷史背景導致了大學中文系成了熱門系,中文專業(yè)成了熱門專業(yè),于是越南高校的漢語教學很快地發(fā)展起來。據統計,目前(2004年),越南數十所高校開設有中文系或中文專業(yè),在校的中文專業(yè)學生約有一萬人。此外,許多高校都把漢語作為主要外語之一來開設課程。烏越南設有中文系和中文專業(yè)的學校一般都把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供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選修。這樣就可以在師資相對缺乏的條件下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學習漢語的機會,使更多高素質的非漢語專業(yè)的人才接受到漢語教學,這樣為未來中越的合作和交往無疑是有助的。中越發(fā)展所面臨的語言和文化障礙將被掃清,這是一個構想,也是一種趨勢,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飛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越南高校中開設漢語專業(yè)的機構在韋錦海的文章中提到的有四種:公辦大學的中文系和中文專業(yè)、民辦或半公辦大學中文系或中文專業(yè)、在職教育(成人教育)的中文專業(yè)、普通高校的漢喃專業(yè)及中國學專業(yè)。作者分別陳述這幾類的情況,對各類機構都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在這里就不一一陳述:者認為越南高校漢語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漢語師資缺口大;學歷水平、職稱結構普遍偏低;對漢語教學缺乏全國性的總體設計;缺乏適用的教科書、參考書、工具書和必要的教學設備。這些給了我們一些思考,越南與我國的云南接壤,越南與云南在地理位置上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同時越南和云南在經濟上的合作和聯系也是很密切的,據統計,在2005年上半年,云南省與越南進出口累計完成4.8億美元,同比增長142.1 %,超越澳大利亞、緬甸,成為云南省第一大貿易伙伴。;法南利用地理優(yōu)勢在經濟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在越南漢語教學方面已經落后于其他省份了,尤其是廣西省在與越南在漢語教學方面已經走在了云南的前面,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我想探討的就是云南省如何利用自身的地理優(yōu)勢、教育資源、教學經驗,在“文化出口”這個方面做出成績。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可以在國際土壤中生根、中國的文化得以更大范圍的傳播;同時也解決了越南高校中師資缺乏、教材匾乏的現狀。

四、筆者對于云南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一些建議

(一)將對外漢語教學與國外的學校建立一種合作關系

中國一些高校開設有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但是這個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出來未必都投身到對外漢語的教學中,這其中就有很多人學習了對外漢語專業(yè)但找不到這方面理想的工作,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應該在國外,但有幾個人可以出國,來投身于這項事業(yè)呢?一些國家的漢語教學的師資是缺乏,而我們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卻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窘境,這中間缺乏一種機制,缺乏一種將教師資源與需要這些教師的學校連接起來的紐帶。這不是一件個人的事情,這是關系到中國文化和文明的傳播,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窗口,或是一個國外了解中國的推動器。巾國不僅要將中國文化傳向歐美,還要傳到東南亞。很多學子也是很希望去歐美學習深造,很少有人想到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這樣國家應該鼓勵更多的學子去這些需要漢語教師又沒有人愿意去的地方,給他們之間搭建橋梁。中國對外漢語教師與國外的學校建立良好的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僅可以使中國的學子的所學有用武之地,而且還改善了國外學校師資缺乏的現狀,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我想這種長期的合作關系要比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活動對越南漢語教學師資有更大的幫助,穩(wěn)定的教師資源,可靠的教學質量,這恰好解決了越南高校漢語教師缺乏的問題,很多教師供職于幾所學校,他們無暇做好備課,自然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而云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云南高校的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可以與越南高的漢語學專業(yè)之間建立一種合作,通過這種合作對于對外漢語教學這一專業(yè)來說也是一種促進,讓這門專業(yè)更能符合國外者:7語言學特點為茸根供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越南高校的漢語教學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二)定期進行交流學習和溝通作為輔助手段

在建立合作關系的基礎上,定期舉行一些學術交流,這一方面可以交流經驗,可以把在教學中的成功的經驗讓大家一起分享,或是將教學中的疑問一起解決,另一方面對于中越高校教師之間也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形成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三)在優(yōu)秀的學生中選派一些交換生,體驗語言教學環(huán)境

語言這種學科離開了交流的土壤,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它就只能是一種文字。同時,作為一門外語教學的老師,同時要了解國外學習者的語言特點,了解他們的文化,尤其是越南文字是由漢字編的,這兩種語言天然的聯系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越南高??梢栽跐h語學專業(yè)中挑選一些作為交換生,讓他們到中國高校的對外漢語教學或是其他相關專業(yè)感受語言氛圍,而中國的交換生可以到越南高校去做一些漢語教學專業(yè)的助教,可以幫助在漢語學習中遇到困難的越南學生。這種點點滴滴的長期的工作對于越南學習漢語的學生是很大的幫助。這既可以讓越南的漢語教學專業(yè)的學生學有所成早日投人到他們本國漢語教學事業(yè)中,又讓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的學習在實踐中將知識鞏固和深化,這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